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4:32 我要评论( )

  婴儿头部血管瘤在经常侵害婴儿身体的众多疾病中是很常见的,而且现实中患有头部血管瘤的婴幼儿人数也是非常多的。那么,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婴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hemangioma)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系真性血管肿瘤,由中胚叶的正常血管组织过度增殖所致。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其次为四肢和躯干。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通常在出生后2周或4周时缓慢生长,因而1岁时的发生率为10%~12%。女婴较男婴为多,比率为2~5:1,多发者占15%~30%。

  脉管组织系指血管和淋巴管组织,脉管疾病(vascular lesions)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s)2大类。过去文献上对其命名和分类一直比较混乱,治疗方法也无统一标准。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提出依据血管内皮细胞特征进行分类的观点,认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变,临床上应予明确区分。在Mulliken分类的基础上,Jackson等(1993)根据血液流速和动静脉分流速度,将血管畸形进一步区分为高流量和低流量2种。

  进一步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证明,过去所称的毛细血管畸形实质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畸形。据此,Waner和Suen(1995)提出了脉管病变的新分类,并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建议采用Waner和Suen提出的新分类。

  什么是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临床表现不同、自然转归也不相同的2类疾病:

  1.血管瘤。 是一类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胚胎性良性肿瘤,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常在新生儿期出现,2~3个月后即进入增殖期,瘤体迅速增大;8个月至1岁左右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消退率可达98%,半数在5岁内完全消退。

  2.血管畸形。 随患儿年龄增长而呈管腔样生长,并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生物特性的一种血管病变。主要由静脉起源,偶有微静脉、动脉、淋巴管组合而成,可伴有动静脉瘘。临床上过去所称的葡萄酒色斑、蔓状血管瘤、大部分海绵状血管瘤以及淋巴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等均属此类,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20%。多于出生时发现,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按比例生长,无突然增大的病史,也不会自行消退。

  虽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在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临床上明确诊断血管瘤或血管畸形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位于组织深部的病变。主要是因为:①细胞特征需作组织学检查,而对于血管性疾病,一般不主张活组织检查。②临床表现并不十分典型而各有特征。③血管瘤自行退化的机制不明。因此,如何在治疗实施前,对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做出明确诊断,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根据病史、年龄、性别及病变形态,诊断不难做出。血管瘤有快速生长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指征,在此期其生长速度大大超过患儿的生长比例,对骨骼没有影响。血管瘤有肿块压迫吸收现象,肢体肥大少见。杨秀娟等的研究显示,血清bFGF水平可用于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辅助诊断,但其水平改变与血管瘤增殖活性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尿bFGF浓度检测可作为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鉴别诊断以及血管瘤分期的检测指标;尿bFGF浓度与尿液浓度有一定差异,测定时需进行尿肌酐平衡,以排除尿液自身浓度的影响。 血清E2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以及判断血管瘤分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血管瘤造影检查呈局限密集小叶影像。超声声像图上,血管瘤的形态多为孤立规则的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病变内部为混合性(实质性)低回声,回声分布不均匀,可有大量管腔样或条束状结构或伴光带和光团(光团后方有声影),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境界清晰或欠清晰,可有断续状包膜反射光带。约半数血管瘤在体位移动试验的超声检查中呈阳性表现:即在头低位时病变暗区扩大。

  血管瘤有时需与化脓性肉芽肿、血管内皮细胞瘤(hemangioendothelioma)和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thelioma) 进行鉴别。诊断困难时,需行组织切取活检,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