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调理办法及其病理原因解析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3 02:09 我要评论( )

   药物配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调理办法及其病理原因解析

  三七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为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穿山甲

  咸,微寒。归肝、胃经。功效为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本品善于走窜,性专行散,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消症通经,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桃仁

  苦、甘、平,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多用于治瘀血痛经,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

  益母草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功效为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本草拾遗》:“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病理原因

  1. 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由基底部向肌层生长,局限于子宫,故又名子宫腺肌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常弥散于整个子宫肌壁,由于内膜侵入引起纤维组织及肌纤维的反应性增生,使子宫一致性胀大,但很少有超过足月胎儿头大者。

  2. 间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少见,即异位的内膜仅有内膜间质组织,或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后间质组织发展的范围及程度远远超过腺体成分。

  3. 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侵犯子宫以外的组织(包括由盆腔侵犯子宫浆膜层的异位内膜)或器官,常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