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户外急救常识 如何在夏季保护好自己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5:07 我要评论( )

  夏天是户外运动较多的季节,爱往野外跑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中暑”危险性非常大;在海滨、登山或在炎热的夏天进行运动时,注意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

  夏季百草丰茂,是个适合外出旅行的好季节,但是由于气温的升高,在外容易中暑,所以夏季外出,需要特别小心,一旦中暑,一定要找个阴凉的地方让中暑的人坐下来休息,补充水分,如果严重的一定要尽快送往附近的救助中心或者医院进行及时的治疗。

  入夏户外旅行 中暑、日射病和热痉挛急救常识

夏季户外急救常识

夏季户外急救常识

  1. 中暑急救

  夏天是户外活动较多的季节,爱往野外跑的朋友,该不会不知道”中暑”这回事的危险性吧? 一般人眼中,所有因体温过高而引起的不适都叫中暑,其实这种因体温过高引发的不适分为两种,各有不同处理要点:

  a. 中暑成因: 因环境高热多湿,体温不能正常的由排汗发散,因而急升,损害脑细胞引起。 能看到的症状: 皮肤干热发红,头痛作呕兼口干,小便量少,呼吸浅速,脉强而快,体温很高,最后患者会神志不清昏倒(这时患者的血压会急升,原因是红血球的带氧功能因过热而低下,血氧不足但血量却仍足够,身体只好命令血压加高来维持血氧含量) 处理: 把患者移到清凉的地方,平卧,给他降温(可以脱去患者一些衣物,用湿毛巾或冰给他抹身,扇凉等,但小心别反令患者冷病了)。若患者清醒,可以给他饮一些清水,但不要给热饮或刺激品如咖啡等;同时可用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解暑。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宜穴。 送往医院诊治

  b. 热衰竭 成因: 因天气炎热大量出汗,令身体缺少水和盐因而虚脱。(其实是休克的一种) 能看到的征状: 疲倦虚弱,皮肤湿冷苍白(这是最大的不同),脉速而弱,头痛头晕兼作呕,情绪不安,昏厥。 (患者因失水,血压下降,血不能带足够的氧到脑部,所以用救昏迷的方法有效) 处理: 移患者到阴凉地方,抹身降温(同中暑) 让患者平卧,垫高双脚 如清醒没呕吐,每15分钟给患者喝淡盐水一杯,共喝两杯。 送院治疗   注意:别给昏倒的患者灌饮任何东西,以免呛倒患者或液体入了肺,那就更麻烦。 预防: 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教室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加强个人防护,戴遮阳帽、饮消暑饮料。 有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2. 中暑急救五字诀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3. 日射病急救法

  在海滨、登山或在炎热的夏天进行运动时,由于在阳光下暴晒过久,头部缺少防护,突然发生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等现象,这便是日射病。严重的日射病也能致死,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应采取紧急处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