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年太阳回归年为周期,谓之太阳历,故称为阳历,全球公用,故亦称为公历。是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纪元方式,台湾人亦称为西历、西元。中国传统的历法自夏朝始,称为夏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谓之太阴历,故称为阴历。中国的阴历配合了闰年及二十四节气,使得太阴历的年周期同步于太阳历。我国以农业立国,夏历的节气时令等与农业密切相关,故亦称为农历。换言之,阳历即是公历,阴历即是农历。那么我国为什么会有阴历和阳历存在呢?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我们国家为什么会有阴历和阳历存在吧!

想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会有阴历和阳历存在,首先我们来看看阳历和阴历的来历:
1.阳历的来历: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阴历的来历: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要想了解我们国家为什么会有阴历和阳历存在还得知道公历和阴历的区别:
公历又称作阳历,夏历又称作阴历(农历)。其纪年:前者是地球围绕太阳360度(一周)为计量的;后者是以月亮围绕地球的12个圆缺为基准的。阳历和阴历每19年相差7个月(阴历月)。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阳历和阴历的基本规律。24节气就是阳历的天文基准,如:每年的冬至就在12月22日。所以说我们早就有了阳历的使用经验。那么既然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公历(阳历)的规律,干嘛还要使用阴历呢?
1、我们的女性的生理周期是按照月亮的而运行的;
2、地球上的潮汐周期也是按照月亮的轨迹而发生的:
3、19年加7个月刚好两历统一……;
4、中国人的伟大节日——春节,就是阴历的节日。
所以,我国的两历制度应该是过去有、现在有、将来永远会有!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