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又有人为宋代的民族英雄李庭芝、姜才在岭上建双忠祠,梅花岭更成为来扬州的人不能不游的地方。今天来游的人特别多。梅花岭上梅花似雪、香气倾盆。但见忠烈墓前祭拜者来往不断,个个扼腕烯嘘,泪光点点,双忠祠里香烟缭绕,人人神情肃穆。丽正在史可法的衣冠家前凭吊之后,绕过拜殿,但见两厢廊壁上题满了诗。其中一首墨迹尚新:号令难安四镇强,甘同马革自沉湘。生无君相兴南国,死有衣冠葬北邙。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九原若遇左忠毅,相向留都哭战场!龚自珍的父亲看那落款“离垢居士”,方知是蒋士铨的大作。暗暗赞叹道:“果然名不虚传!”原来这蒋士铨,字心余,号清容。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与袁子才、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
龚自珍的父亲反复玩味着诗的颈联“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这两句诗,觉得真是神来之笔,上句写其死得其所,下句道其虽死犹荣。即如今日自已站在梅花岭上,迫思史可法的高风亮节,不也是心血如潮、仰慕之至吗?在蒋士铨的七律旁边是一首七言古风,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片。丽正暗笑,这是谁这样不知高低,你自己题满半边照壁,让别人往哪里写?但不看则已,一看竟被吸引住了。越看越爱,不禁朗声读出口来,他细看这首七言歌行,全篇六解,浑然成章。笔意恣肆,挥洒自如,感情充盈,起伏跌宕。真令人百读不厌。他尤其赞赏最后两解,觉得酷似老杜的沉郁顿挫。龚自珍的父亲正在咀嚼“吹箫来唱招魂曲,拂蘚先看堕泪碑”的诗意时,忽听远处梅林中传来阵阵琵琶声。他马上猜想可能又是昨夜那个人,但仔细听那曲子却和昨晚的塞调大异其趣。只觉得缠绵袁怨,凄切感伤,如吟如叹,如泣如诉。还隐隐约约听那人唱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年年雪里,常伴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戚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原来唱的是陆放翁的《咏梅》词和李易安的《腊梅》。这琵琶曲子无疑又是根据词意新翻的。丽正不得不佩服这人音律的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