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清时代,一些道士和庙祝根据孟叔和花蕊夫人的关系,索性把张仙送子的男像,改为以花蕊夫人为女菩萨的送子娘娘塑像。从此以后,许多府县和村镇也都奉祀女像了,不少张仙词,也纷纷改成了送子娘娘庙或送子奶奶堂。一些庙堂的墙壁上不是彩绘麒麟送予,就是文王百子图。许多庙祝还在年节时买些泥童,名为“百子童”,置供献桌或送子娘娘的身旁,供人祈取,并有香火道人守候。凡析取泥孩者,索钱一百文,谓之喜钱,取“长命百岁”之意。抱泥孩者回去如生了孩子,就认为是神助得子,除捐献、布施外,必须加倍购买泥孩,披红挂绿,鼓乐喧天送还祈子处,谓之“得一还十”。还有不少在求子时许愿的,如果得子,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还愿,更是一番热闹景象。
张仙送子的事,是十足的拼凑附会,即令是如愿得子,也是巧合;生儿养女决不是祈求能得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封建迷信是多么荒唐、无聊,不能相信。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