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九年(803年),三十二岁的白居易正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他从十八年就开始了参加吏部考试的准备,只有经吏部的考试,考试合格才能授官,算是正式白居易的人生重大转折踏入仕途.而吏部的考试又从四个方面对应试者进行全面考察,一是身材外貌,做官总得有个官相,形体容貌丑陋的难以入选。体貌丰伟者为上。二是考察其言论,要口齿清晰,反应快捷。三是考察书写功夫,那正楷书法遒美者占上风.四是考察断官司的判词写得如何,取文理优长者。先考书、判,后察身、言。
这种选拔制度从头年十一月开始到第二年三月结束,前后历时近半年之久。不用说,又是一番苦熬苦战,又是一次充满着渴望与焦虑的企盼和等待。而且,越是临放榜的时日,这心情就越紧张。白居易与他新结识的朋友元镇早早就来到吏部选院等候,人头攒动,你拥我挤,一片窃窃私语声。元、白二人似乎没有什么话要说,只是呆呆地站着。元棋望着白居易那清瘦的面庞,不由得想起去年秋白居易写的《秋雨中寄元九》诗的诗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忙独吟秋思苦,比君较近二毛年。”他深知白居易此时的急切心情远远超过自己,而且,他和白居易都有共同的优虑:在京都之地既没有权势的亲朋好友可投靠,又无资财去打通关节,全凭上天旨意。今年主考官是吏部侍郎郑殉瑜。他让裴拍担任词判的主考。
“徽之,你我二人在京城既无亲友可靠,又无关节可通,倘若能得高中,那真得说是老夭开眼……”白居易半是自语半是感概地说。
“是,是。这老天长眼,还得让这主考官裴大人也得是个清官。他要是个乘机接受请托的贪官,那我们这半年可就白忙活了。”元镇忙应道:“将来一入仕途,朝中无人是不行的,要攀上个官亲,稍一提携,以你我之才,青云直上不成问题。”
“以微之你的风流相貌,若一入仕途,我敢保证来选东床的肯定要踏破门。”白居易半开玩笑地道。
“借你的吉言,愿我的仕宦婚姻两事皆顺,也愿兄的仕途婚姻两事皆顺.”元撰认真地说。
“那你同莺莺的事……”白居易知道元核正热恋着远在河中府的崔莺莺,不由得点了一句.
“唉!……”元棋长叹一声,面有难色,心中也是充满着矛盾,“到时候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