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夫见白居易兴致很高,提议到仙游寺一游。三人便缓步而行,边走观赏山林野景。陈、王二人常年居此,倒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见白居易游兴正浓,便陪着白居易来到仙游寺。寺建在仙游山上。寺主持听了王、陈介绍连忙施礼,说是不知贵客光临,有失远迎,陪着白居易等寺内寺外一一看过,并邀白居易逗留几日。白居易起初不肯,后来见寺主坚请,而且逛了一天,人困马乏,再往回返也太匆促,就答应了。寺主同王、陈本不陌生,对白居易这位新客自然不敢怠慢。安排晚餐,洒扫住处,很是周到热情。白、王、陈三人下榻一处,又是一夜长谈。第二日告别寺主,三人一同骑马回府。又调停几天,白居易便恢复如初,去衙门应差如故了。
自此而后,凡有暇闲,白居易总爱到仙游山,住仙游寺。王、陈有时还拉上另外朋友,也都奉陪到底,游山玩水,颇为相得。他到了离县城约有五十里的东南处,有一岭名本叫沉岭,蜀后主延熙二十年,大将军姜维率众出骆谷,经过此岭,后人遂称姜维岭。在县东有司竹园,方圆有百里之广,国家派人掌管以供国用。当年高祖起兵,第三女平阳公主就在园内组织妇女参战,号“娘子军”。抚今忆昔,令白居易感慨万千。有一次,招王质夫等同游,结果,王等因事未至。白居易只得独游独宿,略略有些遗憾,便写诗问罪:“文略也从吏役牵,质夫何故恋嚣尘。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他尝到了独宿山中乐趣,索性独来独往了。“沙鹤上阶立,潭月当户开。此中留我宿,两夜不能回。幸与静境遇,喜无归侣催。从今独游后,不拟共人来。”
时光荏苒,渐至秋时,凉风乍起,水落石出,山林染丹,层云逸飞。衙门里赶上秋税钱粮汇收,都得加班加点四处奔波,不得喘息。白居易即使有心赏秋景也没那个时间和心境了。有一天他往县郊赶办公差,归来途中已是野烟袅袅,夕阳西下。一池秋水中几处老荷叶已零落残败,经霜的水莽倒显得格外艳红。但在这万象凋零的氛围中,那种红艳也显得冷清和孤独。自己这样东奔西忙,沉沦在这纷扰杂务中,怎能甘心。他想起前几天那位叫马造的友人来信向他诉说不得志的苦闷,希望能得到白居易的指点,他哪里知道,我虽然已为官从政,也是不得意啊,便脱口吟起了一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