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备与刘邦,人们可能会想到他们的血缘关系。《三国演义》、《三国志》中都说,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为刘邦的后代无疑。利用这一细微的血缘关系,刘备及其追随者们做了不少文章,以证明他继汉业坐江山的合法性。但是,后人却从另一个角度把他们祖孙二人扯到了一起.其中有明人冯梦龙。他在《古今小说》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中讲了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
话说东汉灵帝时蜀郡益州穷秀才司马貌,资性聪明,才孝双全,却因无钱买官,终不为用,写下怨词,焚于灯下。玉帝闻知,命他到阎罗殿替班,作六个时辰的阎王,以观其能。司马貌到任,处理了一宗屈杀忠臣案。原告彭越、英布、韩信,被告刘邦、吕后。经传讯被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司马阎王当即判决:韩信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含冤而死,今可投胎樵乡,姓曹名操,享有汉家江山之半;命刘邦仍投胎汉家为献帝,吕后投胎伏家作献帝之后,俱受曹操欺侮。命九江王英布投胎江东,姓孙名权,坐镇东吴,享一国之富贵。念梁王彭越系正直之人,命他投胎琢郡楼桑村,姓刘名备,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后为蜀帝,与曹操、孙权三分汉家天下。为使刘备得以“区区庸蜀支魏吴”,让曾劝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门户的蒯通投生琅哪郡,成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又让项羽投生为关羽、樊啥投生为张飞。并让戚夫人投生为甘夫人,赵王如意投生为刘禅……
司马貌断狱之说,反映了人们对强权政治的不满与无奈,所以只有按照佛家的“轮回报应”编个故事,出出那些仗势欺人者的窝囊,为自己、为人们发泄心中的愤遗。平心而论,冯梦龙的故事,快且快矣,但毕竞是无稽之谈。不去管他。且说刘备,他的“干人称仁、万世称义”也许有些夸张,但他对部属们的重仁尚义,确实令人叹服,与其老祖宗刘邦的做派形成鲜明的反差。倒是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