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破坏的危害 森林的破坏给我们的警告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1:52 我要评论( )

  森林破坏的危害有哪些?看看下面的一些介绍吧。

  森林破坏的危害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全球范围内曾产生了众多的文明,诸如玛雅文明、苏美尔文明和复活节岛上的文明等等。森林的破坏与消失的文明带给我们哪些警告?

功夫

森林破坏的危害 

  古代文明虽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结局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最终走向了衰落和灭亡。探寻这些文明消失的原因,我们会发现人口膨胀、盲目开垦耕地、过度砍伐森林是主要因素。这些历史都有力地证明了对资源破坏性使用会导致文明的失落和衰败。那些古文明消失的教训值得人类深刻反思长期以来沿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经指出“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

  在我国古代也曾经创造了无数灿若星辰的文明,这当中古楼兰文明、古格王朝文明、古大夏国文明等都是因为对森林的破坏而逐渐衰落消亡的。当我们来到这些文明遗迹的时候,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曾经繁盛一时的古代城市,怎么会变成和风沙为伍,寂寞荒凉的废墟呢?感叹之余,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森林消失导致的气候变化。

  当今社会众多事实证明,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人类社会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一手创造的文明才不会随时有消亡的危机。

  楼兰古国消失的秘密

  过去的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水草丰美、树木苍翠,人们惬意而舒服的生活着。

  楼兰古城位于古代塔里木河尾端形成的一个小三角洲上,早在公元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郭之国”,属西域36国之一。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魏晋时期是中原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与军事首脑西域长史的驻地,是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全盛时期的楼兰地势平坦、河湖密布,是植被茂密的绿洲。

  而今天的楼兰是一座被淹埋在一望无际荒原之中的废墟古城,不要说繁茂,就连走近它的身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楼兰文明的消失,是森林的消亡和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区域性人类文明消失的一个具体例证。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古楼兰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消亡进行了广泛研究,从气候的变化、河流的改道、森林的覆灭、农业的衰退等生态环境变迁和社会的长期动荡来探索楼兰文明的消亡。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绿洲的演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它对绿洲演化的影响是宏观的、连续的,它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条件而独立地对绿洲演化产生影响。塔里木盆地被废弃的古城大多都是由于河流改道或断流所致,楼兰实际上处在塔里木河的最下游,是塔里木河、孔雀河水量减少最先受到影响的地方,河流的改道对绿洲的演变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副作用。先秦至汉晋,孔雀河与塔里木河合流东注,楼兰古绿洲水量丰沛,4世纪中后期以后,孔雀河与塔里木河河水改道南流,楼兰古绿洲水量大减以至全部断流,楼兰古绿洲消失。

  由于水源减少,在食草日益缺乏的同时,茂密的胡杨林也逐渐枯死。失去了森林和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保护,即便是平坦的土地也会逐渐遭到风蚀和沙暴侵袭。楼兰遗址城郊,至今仍有大片枯死的胡杨林,其中有许多直径超过50厘米以上。这里建筑物多用木材和混合草泥建成,这些就地取材的胡杨木至今仍质地坚硬。在台地的原生土中穿插着许多苇草根和树根,原生土的上面有厚达20厘米至40厘米的植物茎叶,野生动物部分种群已经灭绝。从现存己枯死的胡杨林分析,在楼兰繁盛时期,楼兰绿洲的森林覆盖率至少在40%左右。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在引用摩尔根研究“古代社会”所得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时说:“人类进步的一切伟大时代,是跟生存资源扩充的各时代多少直接相符合的。楼兰文明消亡的一个最重要教训,就是没有对这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有充分认识和采取相应对策,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的发展,超越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森林破坏的危害

  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延续乃至文明的消亡,都与支撑文明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便宣告结束了。

  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同时又反过来破坏森林,导致文明自身的衰亡。当时的古楼兰王朝,曾经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即凡砍伐树木者都将被罚没牛羊,但最终也未能逃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结局,沙漠吞噬了他们的家园,楼兰人选择了逃亡。

  随着土地沙化,人去楼空,楼兰古城成为了沙漠中的沉寂。人们再来到访这里的时候,都带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疑问:楼兰人到哪去了,一个繁华的城邦怎么就变成了人类的废墟?

  风吹动着千年不朽的胡杨,从它在飞沙中的哀鸣我们可以听到:水,水,水!

  大夏国游牧部落的消亡当我们探寻古代文明时,总喜欢到它曾经的生活居住地去寻找可以佐证的蛛丝马迹。历史上,我国还有一个盛极一时的古代王国,那就是大夏国。大夏是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国之一,《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善贾市。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 大夏疆域最广时,向北包括粟特,向南扩展至今喀布尔、旁遮普与印度河下游地区。

  公元前256年左右,大夏人开始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居住。大夏人多为半农半牧者,在那个时代,森林为他们提供了隐蔽所,以躲避酷暑骄阳和暴风雨的袭击。森林为家畜提供了牧场,为房屋建筑提供了木料。可见,森林为大夏人提供了第一生产要素。

  那个时期,大夏的农业和畜牧业获得迅速发展,种植小麦、稻谷、葡萄。大夏城市经济繁荣,在各遗址中都发现有大量钱币(主要是银币),证明了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大夏文明建立的重要城市,处在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会合处,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通往印度的商路和通往喀什噶尔的商路都经过大夏的城市。中国的丝绸,中亚,西伯利亚的黄金,印度的香料、象牙都从这里转运到西方,商队不绝于途。可见,古大夏文明的经济和社会繁荣建立在依靠森林的农牧业繁荣的基础之上,森林是培育并滋养古大夏文明的沃土。

  开发森林资源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是古大夏文明繁荣的原因。比采集和狩猎有更高效率的农业文明,为大夏人提供了更丰富、更可靠的食物,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大夏文明。但是,这一模式的盲目发展造成了森林的破坏。正如恩格斯指出:“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其至今为止的形式使土地贫瘠,使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土地荒芜和温度升高以及气候的干旱,似乎是耕种的结果。”当时,古大夏王国的人们不能认识到人与森林和谐相处的关系,往往迫于人口的增长以及贸易、城市的繁荣等各方面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不断毁林开荒,走上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古大夏文明的消亡是丝绸之路上沿线文明衰亡的一个早期案例。当时,古大夏文明所在的中国西北地区,如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那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灌溉农业,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时,在那里看到了古大夏文明的不少城廓和农田。古大夏王国以绿洲为立国之本,历经两个多世纪,曾经繁盛一时。而今天,沿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掠过,古大夏文明的大片良田已沦为流沙,文明已湮灭于荒漠的吞噬下。

  对于古大夏文明消亡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将更多的焦点放在政治经济、地理因素或外族入侵上,其实,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或许才是它消亡的直接甚至致命因素。古大夏文明的消亡,固然与气候变暖、降雨减少、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有关,但土地的过度开垦、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天然植被的大肆破坏以及频繁的战争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地盐渍化、水资源耗竭和环境退化,这也许就是导致古大夏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森林破坏的危害:古代文明消亡的警示

  人类,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大自然的子孙而不是它的主人。不顾后果利用自然的企图,只会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文明也就随之衰落。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存在的基础,都在于一个持续的“生命支持系统”,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持了土地上森林、河流等资源的可持续性。

  分析古楼兰文明和古大夏文明衰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森林资源被破坏了。这个教训表明,某一区域的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文明则是该系统的一种动态平衡的时空状态。在该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通过文化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地域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生态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的进步与更新,适应新的生态环境。随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并缺乏进步与更新的动力时,变化了的生态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区域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

  当我们回眸这些古代文明的足迹,从它的兴衰中能够得到怎样的教训和警示呢?

  警示之一:森林是人类文明持续的基础。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而不是我们欲望的发泄对象。我们要学会从一个号令森林的主人,转变为一个善待森林的朋友,这将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

  警示之二:遵守森林生长规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古文明从强盛走向衰落,是因为发展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遵循森林生长规律和生态规律,对森林肆意开发和掠夺,从而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导致这一区域性文明的衰败。

  警示之三:保护森林是人类文明长盛不衰的保证。古文明留下一片沙漠,是文明的悲剧。让我们知道,人类在不断吞噬森林的同时,也在品尝自己所酿造的苦酒。今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如果人类再不行动,对森林仅仅说一声遗憾或者抱歉,那么,随着气候变化,百年后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会融化得无影无踪。我们必须以人类的良知、远见和气魄,采取坚实的行动,来弥补我们的前人以及我们自己对森林所犯下的过错。保护森林,恢复森林,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应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生存的条件和生活的质量。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就是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多种下一棵树,少砍断一截枝;将土地归还树林,让草场在牛羊的嘴下休息。时间长了,土地上扎下的绿色根须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壮大,而曾经被我们毁坏的森林也就会在我们的不断呵护下重新撑起人类栖息的绿色伞盖。

  以上就是分享的森林破坏的危害所有内容。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