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棵椴树村的低碳生活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3 04:11 我要评论( )

 你们听说过“七棵椴树村”这个名字吗?还没听说过吧,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

七棵椴树村是由一批志同道合的环保人士自主建造的一座生态村落。人们花了4年时间寻找合适的项目区域,终于在1997年,他们找到了阿尔特马克镇。于是大家联合起来买下了这里方圆77公顷的土地建生态房屋、劳动与耕作。时至今日这一生态村在全德国已经有270名成员。

村落名字的来历颇为有趣。地产主人向他们展示了这里的旧年风光照,照片里有七棵高大的椴树——在德国民间文化中,椴树被认为代表着齐心协力的力量。大家觉得这象征着好彩头,于是便采用“七棵椴树 ”作为生态村的名字。

生态村是具有人性化尺度和完备功能的居住地,在这里人类活动以无害的方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支持人类健康地发展,并且能够成功地延续到无限的未来。

1999年,七棵椴树村的基础设施如能源、道路、耕种设施、生态水池等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建设完成,虽然这期间经历了种种困难,但是现在七棵椴树村已经成了一个生态环境代表性的中心,除了提供研讨会举办地、游客居住地以及一些组织的集会地,同时他们还提供办公室、餐饮区、绘画及雕塑的摄影棚还有酒吧。

在七棵椴树村没有钢筋水泥,没有化工合成品,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赠予。2004年,一个两层的稻草球式住房交付使用,作为第一座被认证的以稻草为建筑材料的房子,这一纯手工打造的住房材料只采用当地的圆木、稻草、黏土及一些其他可回收材料。2005年一座以灰泥和稻草球为原材料的三层建筑完成,总面积500平方米,可以为大约20人提供居住空间。

居民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建造自己的房子,但是必须遵守统一的由全体居民共同制定的房屋建筑标准。例如在建筑材料上只能使用健康环保的原料。供暖及烧热水的能源必须来自可循环利用的能量源。与此同时,和生态环保主题相配套的部落工厂也一个个拔地而起,木工坊、装饰和石头工厂、水果种植学校、集体委员会??

与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经济不同,七棵椴树村的村民们所需的食品完全靠自己耕种。蔬菜和水果是在村民自家的花园中种植的。因为自有补给无法满足日常需求,村子中还有一个商店。七棵椴树村的公共餐厅中提供的食品基本为素食,包括午餐大多数时候也是素菜。假如有人想吃肉的话,就得在村子以外的地方或者自家厨房中烹饪。饮用水来源于村里的水井。为履行规定的义务,村民必须安装一个中央过滤系统。

洗澡、洗涤和厨房产生的污水都在净水设备中进行净化,在这里宝贵的水资源不是从下水道流走,而是经过处理用于农作物灌溉。

虽然生物多样性在这里不受追捧,但是在田间人们喂养着3匹用于开垦森林的马及一些豚鼠。「马与我们过着同样的生活。」村民一再强调人与动物的平等。在生态村村民的概念里,动物并不是用来奴役的。甚至当初启用这3匹马耕地时,村民中也产生了分歧。不过作为人们的劳动伙伴,这三匹马的加入最终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无论在村外还是在村内动物都不能被宰杀。

在能源的使用上人们用木头取暖。房间的供暖由中心供暖系统提供。那些居住着居民的房车则有自己的暖炉。柴火木料都是由附近的树林中砍伐或者购买的。热水系统能源来自吸收太阳能的太阳能设备。这一光能设备在一年中所生产的电能远远超出村子自身所需要的电量。多余的电能都被储存在公共的电网系统中。多余的电能都由环保电能供应商「绿色和平」提供给附近的地区,以促进循环用电的发展。做饭用燃料是应用来自液化气罐的丙烷。其原料主要来源于腐烂的有机厨房垃圾、花园中腐烂的植物、草地和耕地。

德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推广上始终走在世界前沿,而德国在生态村实践中已进行了长达30年的探索。现在七棵椴树生态村中的适宜性技术大约可分为三类:

(1)将传统技术进行生态改造,以达到节能效果,比如中性木微粒区域供热系统改进和内部粮食景观种植。

(2)将先进的技术革新、调整以满足社区尺度节能技术需求,如太阳能汽车的创新和太阳能区域供热系统的应用。

(3)进行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研究,直接效力于社区住宅建设,如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的应用和稻草砖垛建筑的试建。

「只要有发自内心的改变,就可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在自己过得好的基础上也让别人过得更好 」

村民爱娃

外界对生态村的生活充满好奇。每年一度的开放日,总会有络绎不绝的邻近城镇居民来七棵椴树村参观。据村民爱娃介绍,每年都有很多人希望搬入生态村生活。但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申请者,才能如愿入住。2008年,在七棵椴树村生活着85名成人及35个儿童,村民们预计在未来的10到20年中总人数将会增长到300人。

虽然在此生活要面临很多的挑战,但大部分村民都逐步适应了这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村子里工作,村民们可以在自给自足的工厂中从事手工、园丁、耕种等劳动,在村中的各个领域如教育、文化及公共事业中充当职员,作为幼儿园老师、自由职业者,担当项目领导者、艺术家等等。一些村民甚至靠失业金或养老保险生活。与此同时,在村民心中,可循环利用工作的从业者是值得尊敬的。这其中就包括服装业、房屋建筑业、林木建设和园艺业。

定期的聚会成了集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互表达各自思想的好机会。在这里交流的方式被称作第二论坛。相互之间的鼓励与批评都会在会上给予讨论,同时尝试着化解矛盾,村里大多数问题都是通过一致意见进行表决的。

当然,十几年来,也有一些人先后离开了村子。村民戈碧介绍说,有一些人觉得这里不太符合他们的想象,有一些人则想出去工作几年再回来。在七棵椴树村,无论是新成员的加入还是旧居民的离开,都会有特定的仪式举行。这也是生态村倡导的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孩子占了村里总人口的1/3,这些孩子的去留与未来也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儿童应作为完整人格来尊重。村里的成年人们这么认为,这些孩子的未来由他们自己选择,如果他们选择学习音乐或其他,我们会送他们去附近城镇的学校。

我们寻找能够完全发展自身人格,对自己的领域负责、自主发展的人群。

七棵椴树村公约

对于村子的未来,每位成员也都有不同的设想。目前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并非来自物质生活,而是怎样做出集体决策  。所以村民在集体生活中必须以村里特有的方式进行集体决策。村子里的成员被分为不同的小组(工作组和邻居之间),顾问团,团体大会,商业领导理事会和联合董事会。职责分配如下:实际问题的决定需按照共同原则在不同小组中讨论并得到认可。涉及到所有人的事情将在由全体村民参加的集体大会中进行讨论,且每个人都有肯定、否定和弃权的权利。只有当没有否决票或有至少三分之二的肯定选票时,草案才可以通过。

放下我们各自的理想,我们互相交谈。这是一位老人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一部分。在村民们看来,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乃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充实的交流,这是生态物质生活之外,大家更为追求的。于是「99俱乐部」就在这样的理想中诞生了,村民们的聚合不仅是因为生活方式的相似,成员们更向往的是理念的默契与精神上的交流。除了共同劳动之外,成员们还会约定固定日子聚集在一处,相互交流日常的生活与想法。除了村子内部的交流,七棵椴树村也给来自不同地区的组织及非政府组织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他们和其他环保组织也建立了友好关系。

在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长期努力下,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觉醒已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行动,包括自然生态的修复、绿色材料的使用、低碳循环经济的探索等。七棵椴树村的村民们作为生态绿色环保的先行者,选择了一种简单的生活,这种简单的生活远离喧嚣,亲近人性的本原,同时也教会了我们——爱!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