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告别笨重 穿衣法则告别笨重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6-04-07 22:08 我要评论( )

   对于众背包客们已经进入冬天模式,降温寒潮频频来袭。多年前御寒的典型服装是军大衣,近些年这种老式服装又开始回潮,成了时髦人士显示个性的装饰品。冬季穿衣还有哪些讲究?

  头部

  选对帽子,像给暖瓶加个塞子

  人的头部,被称为“诸阳之汇”。冬季外出戴帽子,犹如给暖瓶加上一个塞子。研究表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在气温为15℃时,人体约1/3的热量会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在-10℃左右时,会有3/4的热量从头部“跑掉”。

冬季保暖告别笨重

冬季保暖告别笨重

  老人首选雷锋帽 年纪较大的老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因此外出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要保护颈部。雷锋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款式,这种帽子一般内部的毛比较厚实,帽深较深,能完全护住头部、颈部、耳朵,保暖性很好。风大、气温低的时候,可将护耳放下,以防耳朵冻伤。

  小孩戴毛线帽 一般来讲,小孩的皮肤细嫩,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帽子要注意能保护脸颊和耳朵。小孩的头颅在不断长大,因此建议选择宽松的毛线帽。多数孩子的活动量大,安全意识较弱,因此帽子的颜色最好是鲜艳的,比较醒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的发生。

  脱发者选大一点的帽子 长时间戴帽子会导致头皮毛孔呼吸不畅,皮脂堆积于头皮,容易形成皮屑、头痒或皮肤炎症,进而造成脱发。容易脱发的人首先要选比头围略大一点的尺码,戴上不会紧压头发,让头发有透气的余地。其次要注意材质,头发爱出油的人,要戴稍微轻薄一点的帽子。

  身体

  教你挑件又轻又暖的羽绒服

  1.根据温度选充绒量 含绒量是羽绒中绒朵的比重,轻薄款羽绒服为了追求“轻”与“薄”,对于含绒量要求更高,一般含绒量在90%以上。相同体积的羽绒服,其含绒量越高,重量越轻,保暖性越好。充绒量是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以90%左右含绒量的羽绒服为例,一般情况下,如果气温在0℃-10℃之间,可以选择充绒量为76g/㎡的秋薄款;如果气温在-10℃-0℃之间,可以选择充绒量为92g/㎡的冬薄款。气温再低时,充绒量就需要更高。

  2.蓬松度高品质好 蓬松度指的是在规定的外部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国内一般的蓬松度标准为45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选购时,可将看中的几件羽绒服放在一起,使用同样的力度分别按住衣服的表层:回弹时间越快的羽绒服质量越好,表明蓬松度高;弹不起来或回弹很慢,说明填充物质量欠佳;根本无回弹性,则填充的材料很可能是鸡毛或是其他长毛片的粉碎毛而非羽绒。

  3.鹅绒、鸭绒差别不大 通常体型更大、更成熟的禽类,绒毛的质量更好,也就更具有保暖性。鹅绒的保暖性要略高于鸭绒,但差距很小,人体几乎感觉不到。因为鹅绒产量小,所以价格要高;市场上流传的白鸭绒好于灰鸭绒的说法并不准确,白鸭绒确实可更广泛用于面料是浅色的羽绒服中,但两者除了颜色差别,保暖性并无差异。需要注意的是,羽绒服虽保暖,但如果长度只到腰部,下半身得不到保暖,造成上下半身之间的温差,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越来越冷。尤其下摆是敞口的羽绒服,容易让腰部受凉,甚至“漏”进冷空气,使上半身也变冷。建议如果穿半身羽绒服,长度最好过腰,同时增加下半身衣服厚度。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