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洗手法 洗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6-05-02 20:32 我要评论( )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非常好的方式,但绝大部分人洗手的方式都不正确,难以起到预防的效果。正确的洗手法分享给大家。

  正确的洗手法

  洗手有五个步骤,一是湿: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二是搓:抹上肥皂或洗手乳,手心、手背、指缝互相搓揉约20秒;三是冲:用清水将手彻底冲洗干净;四是捧:用双手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后,关闭水龙头;五是擦:将手擦干或烘干。

正确的洗手法

正确的洗手法

  另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吃东西前:不论是否使用餐具,吃东西前都要洗手。因为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看不见的细菌、病毒,双手于不知不觉中会接触、沾染,吃东西时双手难免接触到食物,容易由手将病菌带入口中。

  照顾小孩前:碰触、逗弄、照顾婴幼儿前,应先洗手。因为婴幼童免疫系统尚未发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且常见于家中大人或大孩童(无症状),由外带回家的病菌传染。因此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后应更衣洗手,婴幼童照顾者于搂抱、亲吻或喂食婴幼儿前,应先洗手。

  探视病人前后:进入医院前,应先洗手;看病结束离开医院前,也应该要洗手。因为无论是病患或陪同家属,进入医院前应洗手,避免将病菌带入医院,以保护医院内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在医院的就诊环境中(桌椅、门把等),容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菌,故看病后、离开医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见的病菌,保护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带回家中。

  如厕后:不论是大便或小便,如厕后都应该要洗手。因为如厕过程中,双手难免会接触到尿液或粪便,甚至在翻马桶盖、开关门、冲水等动作时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厕所后应洗手。

  正确的洗手法所有内容,分享给大家。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