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知识介绍 毛毛虫皮炎种类有哪些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9:39 我要评论( )

   毛毛虫分布很广,各种树木上多生有这种小毛虫。到树下纳凉时应戴宽边草帽或遮阳帽,穿长袖衣服,不要在有毛毛虫的树下停留。皮炎知识介绍毛毛虫皮炎种类有哪些?

  皮炎知识介绍 毛毛虫皮炎种类有哪些

  毛毛虫皮炎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茶毛虫皮炎、刺毛虫皮炎、桑毛虫皮炎

  茶毛虫皮炎

  是指人体皮肤接触茶毛虫的毒毛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皮炎。毒毛刺入皮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水疱,中央可见一深红或黑色针尖样小点,此为毒毛的刺入点。

  病因

  茶毛虫是茶毒蛾的幼虫,俗称“痒辣子、毛辣子、刺辣”,属鳞翅目毒蛾科,广泛分布于浙、皖、赣、川、黔、湘、闽、台、桂等产茶区。茶毛虫体表的毒毛刺入皮肤后,由于毒液刺激及机械损伤等原因,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急性皮炎的改变。

  毒毛刺入皮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随即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水疱,中央可见一深红或黑色针尖样小点,此为毒毛的刺入点。皮疹好发于颈、肩、上胸、背、上肢屈侧等暴露部位,数目从几个至数百个不等。常伴剧烈瘙痒,尤其是夜间奇痒难忍。在茶毛虫盛行季节,可在人群中引起茶毛虫皮炎的流行。

  刺毛虫皮炎

  本病因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的毒刺刺伤皮肤所引起,大多发生在6~9月间。我国常见的有黄刺蛾和青刺蛾的幼虫两种。刺毛虫体上有大量毒刺;当刺伤皮肤后,其刺中的毒液即可进入皮肤而致病。

  当人体皮肤被刺毛刺伤后,初感瘙痒、刺痛或烧灼感,久则外痒内痛。在刺伤部位的中心,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或较大的肿胀,皮疹好发于面、颈、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在患处如用放大镜观察,有时可发现刺毛。

  在刺毛刚进入皮肤时、可用胶布或透明胶纸粘贴患处,并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数次,可将未深入皮内的部分刺毛带出,外搽炉甘石洗剂等以消炎、止痒。

  在6~9月间刺毛虫盛发期,可在树上喷射0.1%敌百虫水溶液以消灭刺毛虫。个人防护方面,应注意勿在有刺毛虫的树荫下纳凉,教育儿童勿在树下玩耍。

  桑毛虫皮炎

  病因

  桑毛虫生活史分卵、幼虫、蛹、成蛾四个时期,卵孵出幼虫后,蜕皮结茧成蛹,幼虫经5~7龄,每龄3~7d始结茧成蛹,经9~10 d化为蛾,交配后产卵于树叶背面,结成团块,1只雌蛾可产卵150~600粒。老熟的幼虫全身有32个黑斑,每个黑斑上均有毛瘤和毒毛,1只老熟的幼虫全身有毒毛200~300万根,在结茧成蛹时,毒毛可粘在茧丝上或脱在蛹内,因此接触它的毒壳和蜕皮亦能引起发病。

  症状

  桑毛虫是桑毒蛾的幼虫,又称金毛虫、狗毛虫、桑毒蛾、纹白毒蛾,亦有群众称全毛虫,它的毒毛刺入皮肤引起的皮肤损害称桑毛虫皮炎。桑毛虫毒毛刺入皮肤后数小时(短则10多分钟,长至12小时),局部皮肤剧痒,随即出现绿豆大至黄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丘疱疹,中央可见一深红色或黑色似针尖小点,这是毒毛的刺入点。少数表现为风团,严重者弥漫全身。多发生于颈、肩、上胸、背、上肢屈侧等露出部位,皮疹疏散分布。

  皮炎知识介绍毛毛虫皮炎种类有哪些?若不慎身上落有毛毛虫,不要乱拍打,应轻轻抖动掉,皮肤上如沾有毒毛,可用医用胶布把毒毛粘去。若一时找不到医用胶布,可用透明胶纸代用。千万不可抓挠或乱摸,否则会越发严重,身体局部就会出现极痒的红疹,且会快速扩散,痒不堪言,严重时红疹还会形成水疱。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