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相关介绍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相关介绍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之后在口腔内颊部、齿龈、硬腭、舌、唇及咽部等处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其周围绕有红晕,水泡可互相融合,并迅速破溃,形成白色的糜烂面及浅表溃疡,由于溃疡疼痛而影响孩子吃奶或进食,口水增多;皮肤病损常和口腔损害同时或稍后出现,呈散在或密集分布于手掌心、足底及臀部,表现为斑疹或丘疹,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中央为小水疱,呈黄白色椭圆形,水疱像米粒或豌豆大,孤立而不融合,疱壁厚而紧张,一般数日后干燥结痂。本病经1-2两周可痊愈。有个别患儿可同时伴腹痛、腹泻等症状。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控注意事项
1、不正确防治手足口病可以引起严重后果。
在正确的防控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五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和老师要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的同时,每日检查儿童手足口部位是否有疱疹,是否有发热,若有疱疹和发热,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果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依靠卫生部门的防控,有了疱疹和发热就到乡村卫生室简单的对症治疗,会延误救治的有利时机,是造成患儿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治愈出院的儿童三周内仍具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治愈出院的儿童,家长往往以为万事大吉,就可以走街串巷,到别人家找小朋友玩。其实患儿在治愈出院三周内仍为带菌者,仍可以传播病毒,应在家隔离三周;否则,不仅可以传染邻居的儿童,还极有可能感染上其他类型的病毒。
3、儿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长从外界接触带回家的。
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家长往往认为自己很无辜,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儿童感染的病毒,多由家长由外界接触带回家的。要大力开展家庭卫生清洁行动,清除卫生死角,不要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去,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牢记“讲卫生、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勤通风”的防治办法。
4、被实践证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推荐中草药处方,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
5. 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不需太过惊慌,除了就医之外,需让孩子多休息、摄取足够的营养,且要避免剧烈运动。除此之外,最有效而且放心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补锌是个有效的方法,锌可提升胸腺释放胸腺素,并通过T细胞和抗体建立起强大的防御系统,从而使机体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各种感染性疾病,锌硒宝,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相信孩子体质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让传染病远离孩子。
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所有分享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