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好了,吃喝也不愁了,贫血不是应当成“古董病”进入博物馆的吗?实际上,身边仍有不少人贫血,只是自己不知道,早期征象不明显以至于被长期忽视,等到发现时已经恶化了。

对贫血了解的误区
同时,对于贫血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贫血是有遗传性的?低血压就是贫血?头晕头痛就是贫血?贫血等于血癌?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贫血会伴发精神障碍
42岁的张大姐(化名)一直来身体都挺不错的,工作可带劲了,平时也会和邻里跳跳广场舞,耍耍太极拳。但是,近段时间来,张大姐觉得自己有些不对劲,经常会有头晕目眩、胃口不好,还常出现手脚麻木、意识混乱等精神症状。
家里人带着张大姐四处求医,最后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她刚来的时候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曾经怀疑可能是精神疾病。”张晓红主任说,后来经过进~步的检查发现,张大姐是由于贫血伴发精神障碍。
经过短时间的治疗,张大姐的贫血表现有了明显好转,三四个月后,精神症状也改善了,康复出院。
贫血怎么会出现精神障碍?张晓红主任解释,贫血是指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贫血会造成脑组织缺氧,特殊的营养性贫血如(维生素B12缺乏)也会伴有神经系统异常。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h<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Og/L,孕妇Hh<100g/L就有贫血。贫血可根据病因学和形态学不同分为很多类型,各自的病理机制也不同。归纳起来大体有三大类:造血不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红细胞过度破坏(各种溶血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血液携氧力降低,脑细胞供血不足致使脑细胞缺血、缺氧而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张晓红主任说,贫血会影响神经系统,出现头晕耳鸣、浑身乏力,甚至脑功能受损而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活动量增加时心慌、气急等症状更为明显。同时,贫血还会影响皮肤黏膜、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临床上常见缺铁隆贫血。“铁元素摄入不足,或是丢失过多,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跟营养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张晓红主任表示,幼儿及青少年生长迅速但饮食不均衡、育龄期妇女月经过多、男性及老年患者胃肠道疾病慢性失血,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贫血的错误认识
“我有低血压,是不是就会贫血啊?”“贫血是不是会遗传的?”在张晓红主任的门诊室里,常有患者提出各种疑问。
张晓红主任一一向大家解释。首先,大多数贫血并不是遗传引起的,可能存在家庭里父母贫血,子女也有贫血的情况,这与共同的饮食、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因贫血和低血压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精神疲倦、健忘、头晕等,很多人就把二者相混淆。其实,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概念。血压是指动脉(血)的压力,与心血管收缩舒张、心脏功能有关。而贫血是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变稀薄了。
头晕头痛就是贫血?张晓红主任也予以否定。是不是贫血,要查一查血常规,看看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有无偏离正常值。
有一个认识也是错误的,就是错把贫血和血癌画上了等号。张晓红主任解释,确实贫血和血癌可以有关,但并不能等同。也就是说,白血病、骨髓瘤等血癌,会影响造血功能,从而导致造血不良出现贫血的症状。但有些血癌如淋巴瘤,可以不影响造血功能,就不会出现贫血的表现。因此,需要根据病情,以诊断贫血的病因。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因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的营养性贫血,虽说“缺啥补啥”,但在补充时也有讲究的。以缺铁性贫血为例,红色肉类、动物肝脏中含铁丰富,蔬菜中黑木耳的含铁量也较多。如饮食补充不足的;还要服用药物补铁治疗。但并不是说,临时补一点就能起效,要调整好日常的饮食结构,长期坚持下来。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对贫血了解的误区,希望对你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