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抵御女色诱惑的故事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4:41 我要评论( )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长孙皇后听说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年方十六七,生得美艳绝伦,风华绝代,便奏请唐太宗聘娶郑女,作为殡妃,唐太宗欣然下诏。册封的使者正待出发,魏征急忙进宫,阻拦车马启程。他认为国君的处常之道,应该是抚爱百姓,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以百姓的欢乐为欢乐。
自古以来,有道德的君主,把百姓的心愿当作自己的心愿,所以,君主住楼台亭榭,就要想到百姓应该有房屋安身;君主吃着佳肴美味,就要想到百姓没有饥寒的担忧;君主眷顾殡妃时,就要想到百姓也有娶妻成家的欢乐。他对唐太宗说:“郑女很久以前己许配他人,陛下聘娶她,没有怀疑,没有询问,让这件事沸沸扬扬地传播到各地,难道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国君应有的道义吗?”当魏征说到“深恐这件事会损害圣上美德”,“不敢隐瞒,,时,唐太宗非常吃惊,深深地责备自己,不该草率从事,铸成大错,并亲自写诏书答复魏征,停派册封使者,下令将郑女送还旧夫。可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房玄龄、温彦博、韦挺等大臣一致反对魏征的意见,都说:“郑氏许配陆家,没有确凿的证据,隆重的礼仪既然举行,不能半途而废口”魏征同众大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闹得唐太宗狐疑不决。此时,陆爽本人也向太宗上书说:“我的父亲陆康健在时,与郑家有来往,也相互馈赠资财,但当初没有定下婚约,结为姻亲。外人不知道实际情况,结为婚姻之说,只不过是妄传而己。”唐太宗拿这件事问魏征:“群臣或许是顺从我的旨意,陆爽为什么要这样辩解呢?”魏征又讲出了一番道理:“太上皇刚刚平定京城,得到了辛处俭的妻子,颇受宠爱。当时辛处俭任太子舍人,太上皇很不高兴,就下令将他调任万县县令。
辛处俭心怀恐惧,经常担心不能保全头颅口陆爽认为陛下现在虽然宽容了他,但担心以后暗加谴责贬官,所以再三表白。本意如此,不值得奇怪。”这番话使唐太宗茅塞顿开,于是发出诏书说:“现在听说郑氏女,过去己经接受别人的礼聘,先前发出诏书的时候,对此没有详细审查,这是我的不对,也是有关官署的过失,授出的诏册应该停止执行。”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感叹称道,陆爽也感思不尽。唐太宗能纳魏征直谏,放弃聘纳绝代佳人,也实在不容易。这种能抵御女色诱惑的自控力,不是一般君主能做到的口那些“色荒志怠,唯耽乐是从”的君王都喜欢掠人之美,至于“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昏君就更令人不齿了。放开眼光,穿透历史的铁幕,吸取教训,怎么能为“色”字,毁掉光辉的事业和伟大前程呢?

网络热词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网络热词中国好声音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