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道教的故事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3 05:10 我要评论( )

唐太宗祟道,确认老子为始祖,实在有“拉祖配”之嫌,但他不仅是为了抬高唐王室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以“清静无为”作为治国的理想,以“少私寡欲”治身,用“以静制动”安民,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太宗认为,国君以清静修养身心,就不会骚扰百姓,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国君以俭朴涵养德行,就不会烦扰百姓,百姓就会富足;国君少私寡欲,官吏就会公平廉洁,民风就淳厚朴实。
反之,国君如果不修炼品德,“抑情损欲”,只顾追求珠玉珍玩,只顾癖爱声色犬马,只顾迷恋游幸田猎,只顾兴建宫殿楼台,就势必道德沦丧,迷失本性,就势必摇役繁重,赋敛无度。丧德迷性,就会坠入欲念的深渊,溺毙自己;摇役繁重,就会民力枯竭,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赋敛无度,就会民生凋敝,社会必将陷入混乱的局面。如此,饥寒交迫的百姓就会挺而走险,揭竿而起,亡国的祸患就会随之到来。另外,唐太宗目睹隋炀帝不知修省,不知矜谨,欲望无穷,骄逸无度,不知静抚天下,与民修养生息的重要。隋扬帝“驱使天下的人来顺从自己的奢欲,耗尽天下的财物来满足自己的享受,选天下美女,求异域珍宝,装饰宫苑无比华丽,构建楼台十分峻伟,征发摇役没有时限,用兵打仗没有休止”,所以导致国家的灭亡。鉴于此,唐太宗说:“使人民和国家安宁,只在于君王。君王与民休息,百姓就欢乐;国君欲望多,百姓就受苦口’附无为而治,德之上也。代《贞观政要·君道》)此话信然。魏征力劝唐太宗实行帝道、王道,这个“道”,即具有浓厚道家色彩的“无为”政治。
他还向唐太宗提出:“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贞观政要.君道》)唐太宗采纳魏征建议,制欲、守静、戒奢、尚俭,用老子五千言大道治国理民,终于开创了史无前例的新局面。

网络热词冏搬进学生作业封面
网络热词杯具的原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