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来自这样一个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孙敬的年轻人,立志成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发奋读书。他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累了也顾不上休息。时间长了,头昏昏沉沉,眼睛都睁不开了。他想,大好时光怎么能轻易浪费呢,得想个办法。想什么办法呢?他一边想着这个棘手的问题,一边打皿着自己的房间。当他的目光落到房梁上时,他眼睛一亮—有了!他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吨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凭着满腹才学,脱颖而出,成为当朝宰相。这就是“悬梁”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