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生越来越受到关注,过度养生问题也逐渐突出。过分关注养生,违背了养生的原则及生命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患了“养生病”,这种情况下养生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过度养生也是病
早上7点到9点必须吃早饭、排便;饭后一定要散步,且之后1小时内不能洗澡,4小时内不能睡觉;每天必须吃两个果蔬,且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随着养生越来越受到关注,过度养生问题也逐渐突出。
对此,原中医院院长、国家级名中医、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宋康教授和中山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专科治未病中心负责人张弘主任中医师提醒,养生要树立正确的养生观,懂得基本的养生知识和养生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另外,老百姓应该学会正确辨别各种信息,从传统权威媒体、咨询医生等渠道获得养生保健知识。
吃饭洗澡上厕所都要按程序办事
高小姐说,关注养生是件好事情,可现在很多人都有些“过”了,她妈妈也是如此。说到这里,高小姐有些无奈,她表示,她的母亲现在对养生“着了魔”,听说黑木耳能够稀释血液,便买了五六斤囤在家里,不管是炖汤还是做菜,都会放很多进去,“每次吃饭,整个桌子满眼望去全是黑乎乎的木耳,顿时没了食欲。”高小姐说。
这还没完,据高小姐描述,她妈妈吃饭洗澡上厕所都有一整套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办事。例如早上7点到9点必须吃早饭、排便;饭后必须出门散步,并且之后1小时内不能洗澡,4小时内不能睡觉;每天必须吃两个拳头大小的果蔬,且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等等。
过分热衷于养生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宋康教授指出,现如今,很多人热衷于养生,有的甚至过分关注养生,违背了养生的原则及生命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患了“养生病”,高小姐的母亲便是如此。“这种情况下获得的养生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宋康教授说。
张弘副院长介绍,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简单来说,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张弘副院长说,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作“养生之道”。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四季养生,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天冷添衣,天热减衣。所谓大道至简。“比如有的人夜间锻炼,早上睡懒觉;或者冬天为了美观,脚上不穿袜子,甚至穿露脐装,其实这些都是有违自然的。”张弘副院长说。
与此同时,中医养生强调一个“度”,比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饮食养生,强调进食有规律,有节制,不可过饱,也不可过于饥饿。不可偏食,而要五味调和,才能使营养更合理。运动过度不好,易导致体力透支。同时,用脑过度,也会影响健康。过于关注养生本身,就与中医养生强调的“度”的理念及顺其自然的理念相违背。
“其实过度关注养生,古人也有先例。”张弘副院长举例,古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求助于道家,一度服食丹药盛行。而丹药大多是用矿石来炼制的,这些矿石药性偏热,有些甚至是有毒的,如朱砂、雄黄就常被古人用来炼丹。使许多服用丹药的人,不仅没能长寿,反而出现中毒身亡。
现代养生中过度养生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张弘副院长说,例如生吃泥鳅,“生吃不但容易感染细菌或寄生虫,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宋康教授也举例说:“有些人觉得喝鲜榨水果汁好,便每天喝水果汁,而且什么水果都往里放。其实,水果不必放太多,两三种就足够了,同时要注意搭配,不可乱放。” ’
运动也是如此。宋康教授指出,很多老年人盲目追求健康,过度运动,“有的四五点钟就出门锻炼,有的喜欢把手、腿搁得很高,还有的一个劲地爬山、爬楼梯”,因而诱发了心血管、关节等相关的各种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过度进补的。“目前,很多人过度依赖补药,盲目进补,比如铁皮石斛,是一味养阴很好的药,但一经炒作,变成了人人均可吃、什么病都可治的神药”,张弘副院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我就碰到过一个病人,体质本来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长期吃铁皮石斛后,大便越来越稀。一天要解大便7—8次,人感到怕冷,没力气,这是补反了”。
不盲从不过度正确辨别养生信息
那么,“养生病”为何越来越严重?
宋康教授分析,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感染性疾病大幅度减少,慢性病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中医养生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在关于养生健康知识的信息泛滥,老百姓应该学会正确辨别各种信息,从传统权威媒体等正规渠道获得养生保健知识。
张弘副院长说,有少部分媒体可能受利益驱使,不加分辨,夸大了某些营养品、保健品的功效。而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传播,有些对养生无益甚至有害的内容,以讹传讹,误导了视听,使得一些热衷养生的人士盲目追求养生,进入误区。
对此,张弘副院长强调,“热衷养生是好事,但要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她表示,老百姓要记住这十六个字:“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张弘副院长说,养生其实很简单,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就可。她表示,养生人士应当“独善其身”,要懂得基本的养生知识和养生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能做到这四点,要做到不长寿也难。”张弘副院长说,中医养生的基
本原则是顺应自然,形神统一,动静互涵,有度有节。
另外,各种养生方法,要与个体相结合,别人适合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张弘副院长建议,养生人士应当不盲从,“在知道一个养生的方法时,首先要自问,这种养生方法适合我吗?”她说,要是实在拿不准,可以咨询医生等专业人士,请他们拿主意。
宋康教授也表示,要做到量体裁衣,因人而异。他提醒,希望通过食疗、药疗以达到养生的人,千万要慎重,尤其忌讳长期吃某种食品或药品。“如果不辨体质,人云亦云,乱补一气,是不能达到养生目的的。”另外,他指出,养生不应追求新奇的养生方法。
从上述我们可以知道过度养生也是病,养生对身体的健康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也需要有个度哦,希望可以引起你们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