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可以直接和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造成DNA损伤。DNA损伤是电离损伤的主要危害,辐射导致DNA单链或双链断裂。电离辐射也可以作用于水,引起水分子电离并形成大量自由基,如•OH 和•H,•OH可以从DNA 碱基上抽取氢,造成碱基损伤和形成二聚体。辐射也可以影响RNA的合成,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那么电离辐射具体会对健康带来什么影响呢?

电离辐射对健康和营养代谢的影响
(一)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电离辐射可以抑制脾脏和胸腺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大鼠受到50R的全身照射就可引起胸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抑制是辐射损伤早期的敏感指标。辐射也影响三羧酸循环,枸橼酸合成受到抑制,苹果酸、琥珀酸、异枸橼酸的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造成机体耗氧量增加。
(二)对蛋白质的影响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是由蛋白质的构象决定的,当辐射引起蛋白质构象变化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蛋白质对辐射的相对敏感性较低,高剂量辐射才能引起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改变和酶的失活。照射后,由于DNA的损伤和mRNA的生成不足,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受到抑制。哺乳动物受到电离辐射后,血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合成减少,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有所增加。虽然蛋白质合成有升有降,但是蛋白质净合成下降。抗体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也减少。照射后动物出现负氮平衡,尿氮排出增加,尿中出现氨基酸,肌酸、肌酐、牛磺酸和尿素排出增加,表明氨基酸分解增加。
人受到25R以上全身照射后12小时,尿中氨基酸排出量增加,尤其是羟脯氨酸与甘氨酸排出量增加,同时牛磺酸排出量也增加。受到全身照射或受放射线治疗时的局部照射后,尿氮排出增多,出现负氮平衡。机体受到较小剂量的照射后可见到血浆中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下降。小鼠在受到0.5Gy 辐射后即可出现尿氮排出增加。
(三)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电离辐射作用于脂肪,在•OH和•H作用下,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并生成氢过氧化物,从而影响生物膜的功能和促进生物膜的老化。同时,照射后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失去平衡,自由基浓度增高,也会加重脂质过氧化。
接受较大剂量射线照射后,由于组织分解增加,甘油三酯的合成加快,分解减少,血清中总脂、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增加,出现高脂血症。有人认为,全身照射后血液中脂肪、磷脂、胆固醇或脂蛋白含量的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判断放射损伤预后的指标。脂肪受到辐射后可以产生奇数碳的脂肪酸,成为辐照食品检测的一个指标。
(四)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碳水化物的羟基在•OH和•H作用下被抽取氢,形成自由基。虽然照射后由于胃肠功能改变和吸收功能的障碍,可使得血糖和糖原含量降低,实际上,照射可以引起肝糖原增加,甚至在禁食时也有这种现象,表明糖原异生作用增强,常出现高血糖症。主要是由于组织分解代谢增强,氨基酸的糖原异生作用增强。
全身受照射后2~3天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葡萄糖激酶活性受抑制,使葡萄糖分解成CO2的效率降低,在对电离辐射敏感的组织中(如淋巴组织),三羧酸循环受到影响,糖酵解增加。但电离辐射不影响果糖的利用,因为果糖代谢不依靠葡萄糖激酶。
(五)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辐射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影响较大,维生素C和E损失较多。照射后,维生素B1的消耗增加,同时尿中排出增加,造成血液中维生素B1含量下降。其他维生素的损失不甚明显。腹部进行放射治疗的病人照射治疗4~10周后,血中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E含量都减少。
(六)对矿物元素代谢的影响
大剂量射线照射后由于组织分解和细胞损伤,出现高血钾症,尿中K+、Na+、Cl-排出增多。放射损伤时伴有呕吐和腹泻,Na+、Cl-丢失较多,可使水盐代谢发生紊乱。照射后血清中锌、铁、铜增加,锌/铜比值下降。
以上是电离辐射对健康和营养代谢影响的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