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2的作用及功能:
维生素K2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作用
(1)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维生素K2生成骨蛋白质,再与钙共同生成骨质,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
(2)维生素K2可预防肝硬化进展为肝癌。
(3)治疗维生素K2缺乏性出血症,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
(4)具有利尿、强化肝脏的解毒功能,并能降低血压。
缺乏后果
(1)易造成的新生儿出血
维生素K 缺乏性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早发性出血头部血肿较多,典型新生儿出血胃肠道出血较多,迟发性出血颅内出血较多。颅内出血是维生素K2 缺乏症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造成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颅内出血病死率高达15 —50%。我们在国内七省调查病死率为30.3%。幸存者约有50% 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儿童终生残疾。
(2)易导致骨质疏松和动脉钙化:
膳食维生素K(K1、K2)摄入普遍偏低。国外调查显示普通成人平均膳食维生素K总摄入量为男82μg/d,女59μg/d,明显低于国际通行的成人维生素K膳食推荐摄入量男120μg/d,女90μg/d的标准,大部分人存在维生素K亚临床缺乏。
维生素K摄入不足是导致中老年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年龄越高,维生素K摄入越低,中老年人的平均维生素K摄入量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维护骨骼健康2μg/kg的维生素K摄入水平。维生素K摄入不足及衰老造成的内源性K2转化偏低,致使中老年人体组织中K2浓度显著下降,从而诱发钙紊乱疾病如骨质疏松、动脉钙化等。
维生素K2摄入不足,将严重影响骨钙素的羧化及钙在骨骼的矿化活性,即使健康成人也有大约10-30%的骨钙素处于低羧化状态,从而有损骨骼健康。
当绝经妇女的血浆维生素K2浓度低于1.10 ± 0.07 ng/ml时将导致低骨密度,诱发及动脉钙化风险。骨质疏松及骨折。当每天维生素K2摄入低于32.7μg时,将显著增加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