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补充维生素D无非就是多晒太阳或者从食物中获取,那么还有谁很少有机会晒太阳的呢?晒太阳要晒多久才合适呢?最后还要警惕补充过多维D造成中毒。
坐班族: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90%靠晒太阳合成,而坐班族,阳光照射不足。
肥胖: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很容易与脂肪细胞结合,而脂肪细胞一旦吸收了维生素D,就很难再把它们释放出来,而只有血液中的维生素D才具有活性。
老人:
皮肤晒太阳合成的维生素D,一开始没有活性,经肝脏代谢后,具有了一定的活性,再经肾脏进一步羟化成维生素D3后,才更有活性。
有研究表明,70岁老人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含量仅相当于年轻人的5%,而皮肤形成维生素D的能力仅为75%;再则,老年人肾功能减退,D3合成相对减少。
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有超过1/3的人会发生跌倒,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老年人因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而造成肌肉衰弱了。
黑肤北漂族:
皮肤中的黑色素会阻挡紫外线的吸收,本来生活在日照多的地区的人,进化让他们的皮肤中有较多的黑色素,如果他们迁徙到了日照少的地区,这样他们的皮肤便不能够吸收到足够多的户外紫外线,来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
晒太阳获取的维D最具活性
除新生儿外,其余易缺人群,均应采取多多户外活动,多多晒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
因为,进化环境给我们的生理特点,不仅是人体需要的90%的维生素D来自光照,而且是阳光照射皮肤后合成的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家族中最具生物活性的。
照多长时间的太阳才合适?
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量的多少,与季节、年龄、性别、纬度、照射面积、照射时间、紫外线强度、皮肤颜色等多种因素相关。但是,坐班族,每天至少应晒半小时的太阳。
还有10%,须从饮食中获取。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为:0~10岁儿童为10ug/d;11~49岁50ug/d;50岁以上及中晚期孕妇和乳母10ug/d。
鱼肝油是维生素D的丰富来源,含量高达8500IU/100g;海鱼、鱼卵、肝脏、蛋黄、动物性食品中也有一定的含量。
维D摄入过多会中毒
如果每日摄入的维生素D,超过了机体“可耐受的最大摄入量”,并持续一段时间,会产生毒副作用。
因为维生素D是可以在体内合成并长期贮存的物质,而且因是激素类物质,每日的需要量并不多。
若长期摄入过多,将引起高血钙和高尿钙。特征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体弱,便泌腹泻交替出现,严重者将因肾钙化、心脏和大动脉钙化而死亡。
对于儿童来说,盲目补充可能致其发烧。
因为,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尤其是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差,以至于体温易受各种因素干扰而发生变化。如果给孩子补充过量维生素D,导致钙吸收增加,血钙持续在较高水平时,使交感神经兴奋,加上小儿血管壁对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较强,可造成皮肤血管收缩,难以排汗,导致体温调节障碍,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积蓄过多,进而引起发热。
因此说,补充维生素D,必须听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