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蟹
帝王蟹又名皇帝蟹、石蟹或岩蟹,即石蟹科的甲壳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帝王蟹体型硕大,最大体重达10公斤之巨。帝王蟹生长缓慢,寿命可长达30年。 从外表上看,帝王蟹大约宽25厘米,腿部长约到1米,是甲壳类动物中比较大的。全身布满了硬刺。帝王蟹的腿长而粗,除了一对螯外可见的是3对足。左侧的螯要比右侧略大。另外,一般所见的多数蟹类都是横向移动。帝王蟹不但可以横向移动还可以垂直移动。下面就来介绍下帝王蟹的营养价值以及帝王蟹的功效与作用。

帝王蟹的营养价值
每100克帝王蟹的蟹肉中含有热量97千卡,蛋白质19.2克,脂肪l.5克,胆固醇53毫克,不饱和脂肪酸(Omega—3)0.1克,钠盐1072毫克。
由此可见,帝王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在有补益。
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帝王蟹的功效与作用
每100克帝王蟹含有19.2克蛋白质、胆固醇53毫克、微量元素等,由此可见,帝王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螃蟹还有搞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在有补益。中医认为其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帝王蟹肉性寒,味咸,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清热、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此外,帝王蟹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帝王蟹有高胆固醇、高嘌呤,痛风患者食用时应自我节制,患有感冒、肝炎、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蟹。中国有中秋前后食用蟹的传统,由于传统上中医认为蟹性寒,故常用姜茸、紫苏等配置食蟹使用的调料。
保存方法
活蟹离水后置于湿冷环境下可存活24小时,经适当镀冰衣处理,冷冻蟹段可保存1年。新鲜皇帝蟹货架保存期为一周;解冻蟹为3天。冷冻蟹应置于零下18度,新鲜蟹应置于0度至1度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