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的食用功效与作用 粟米的禁忌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3 01:34 我要评论( )

  粟米

  粟米又叫白梁米、粟谷、小米、硬粟、籼粟、谷子、寒粟、黄粟、稞子。粟米为一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秆直立,粗壮。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25~60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长,基部近圆形,下面较秃净,上面粗糙;叶鞘无毛,鞘口处有柔毛;叶舌长1.5~5毫米,具纤毛。顶生圆锥花序穗状,通常下垂,长约20~30厘米,径2~5厘米,穗轴密被细毛;小穗椭圆形,长约3毫米,基部有刚毛1~3条,刚毛通常褐色或浅紫色,稀有绿色,其长约小穗的2~3倍;第一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3脉;第二颖椭圆形,与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长,5~7脉;不孕小花的外稃椭圆形,结实小花的外稃平凸状椭圆形,长2.5毫米,3脉,表面有皱纹,边缘内卷,包着内稃。谷粒与第一外稃等长,卵状或圆球状,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与其他小穗部分脱离。花期夏、秋季。那么粟米的食用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粟米的禁忌是什么?

粟米的食用功效与作用

  粟米的食用功效与作用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①《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②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③孟诜:陈粟米:止痢。

  ④《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⑤《日用本草》:和中益气,止痢,治消渴,利小便,陈者更良。

  ⑥《滇南本草》:主滋阴,养肾气,健脾胃,暖中。治反胃,小儿肝虫,或霍乱吐泻,肚疼痢疾,水泻不止。

  【药理作用】白瑞香甙的作用参见瑞香花条。其甙元有抗菌作用,1:10000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株),1:5000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1:2000抑制绿脓杆菌,但对枯草杆菌无效。

  粟米的禁忌

  粟米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