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在公元2世纪时,东汉的张衡重新制造出了指南车;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做马钧的发明家,也曾制造过指南车,今天,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就陈列着一辆指南车,它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仿制的。其实,指南车是依靠机械以及齿轮的原理指向南方的,它与我们熟悉的磁铁并没有太大关系。
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一种天然的磁石,制造出“司南”,这便是指南针的雏形。司南是把磁石磨光成一个一长柄勺,在铜盘七转动,停下来的时候勺柄便指向南方。
司南的携带及使用都不是很方便,后来人们发现铁在磁石上摩擦之后,也会产生磁性。宋朝的大科学家沈括在他的巨著《梦溪笔谈》中记迷了指南针的4种使用方法。其中最后的“缕旋法”,是说用丝线将磁针悬起来,放在无风的地方。这种方法到现在还有人使用。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指南针,已经十分完善了。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