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语言的现象是复杂的。也有些民族或文学作品把“狼”当作褒义词来用。苏联有的民族用“狼”来比喻公正和有才能的人。伊索寓言常常把狼当作险恶好诈的化身,但最近(1939年夏)在北京演出的“伊索”(巴西女作家安丽达·达·莫拉依斯的剧作)里面,主人公伊索讲了十个寓言,其中的第五个却写道:“狼遇见了戴着锁链的喂得挺好的狗,狼问狗:‘谁把你喂得这样好?’狗回答说:‘我的主人——猎人。’狼喊道:‘但愿神使我永远不遭受这种命运!与其戴锁链,我宁肯挨饿。’”瞿秋白也援引过希腊神话把鲁迅比作用狼的乳汁喂养大的神。这里,如同上述舞台上的伊索寓言一样,“狼”已经是酷爱自由或带有叛逆性格的人的化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