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研究则可追溯到一八九七年,当时一位卫生学者尝试用白米作饲料养猪,结果这些猪得了神经炎,其症状与缺乏维他命B1相似。后来将饲科改为米糠,情况反而得以好转,神经炎症状也改善了。当时的估计,是猪中了白米毒,而米糠之内,则可能含有一种可中和其毒素的物质,也未想到维他命这回事。过了几年,才有人重提此事,认为在米糠中可能含有一种未知的,但却是中枢神经必需的物质。一直到一九二六年,人们知道蛋白质、脂肪、搪以及无机盐类,均是人类的重要营养素,于是将这些物质混合一起,用来喂养动物。然而,这些动物生长的却非常缓慢,而且有停止再长大之势。于是将这些混合饲料改变一下,在其内加上一些乳类,动物的生长形势又告好转。这就提示人们在乳类食品之中,很可能含有一些微量营养要素。在推论上,其中一类可能是属于脂溶性的,另一种则可能是水溶性的。若按英文字母排列,那就是A和B。
后来,果然弄清楚了,在鱼肝和牛油这些脂质物中,就含有维他命A,而水溶性物质,有维他命B1存在。
维他命C的发现,则与探险等活动有关,尤其是海上探险,更是如此。当时的海员,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因缺乏维他命C而患上坏血病的。历史上有名的十字军东征,也曾被这种坏血病所困扰。一直到一七七二年,人们才懂得食用水果、蔬菜,就可抑制这种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