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所规定之文体,又称“时文”。明清科举考试,规定以八股取士,题目取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以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许考生自由发挥。文体必须用八股文,即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以两句话语说破题目的要义,“承题”承接破题之要义加以阐述,“起讲”为议论之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至“束股”为文章重心,它是议论的主要内容所在。此四股,每股有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共八股,故称“八股文”。这种文体形式僵化死板,禁锢知识分子思想于孔孟之道、程朱理学范围之内,不求实际学问,为害颇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上《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奏折,得到了皇帝允许。于是,有着700年历史的八股文寿终正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