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所收动物中除虎外并无以其魄入药的,虎魄入土化石之说,当为对音汉字“虎”和“魄”的附会。琥珀的名称有多种写法《汉书宾国传》作“虎魄”,《汉书西域传》作“虎珀”,《后汉书 西南夷传》作“琥魄”,晋张华《博物志》引《神仙传》作“琥珀”。后来逐渐定形为“琥珀”。显然李时珍是把同一物早期对音汉字与后起的对音汉字看作分别代表不同事物的两个词对待了。早在明代以前,人们已注意到琥珀与植物树脂的关系,尽管当时的知识还很肤浅,如相信“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获苓,获苓千年化为琥珀” ,但这种认识已使得用虎之 目光或“虎之魄入地所化”来解释琥珀成因难以为信。宋代名医寇宗奭就认为陈藏器的“虎目光入地”之说“终不免于诬也。” 然而李时珍相信人缢死魄入地化石的迷信传说。在不明琥珀词源的情况下,他将早期对音汉字“虎魄”附会为“虎之魄”,并根据人之魄落地化石类比出虎之魄落地亦化石的词源解释。这种解释与当时人们对常见入药矿物琥珀的了解格格不入。因而,李时珍将虎魄看作另一物,而这种东西,完全是根据对音汉字“虎魄”附会虚构出来的。“琥珀”本为单纯词,长期使用中,人们用“珀”字代指本类事物,前加修饰限定语素, 构成不少偏正结构的复合词,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瑿珀”、“明珀”、“香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