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的意义引申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3 03:25 我要评论( )

“望洋兴叹”是一句常用的成语。它的意义,我们现在都根据它的字面,解释为“望着海洋而发出了感叹”。由此辗转套用,用来表示对于某些事物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如不得其门而入,便说“望‘门’兴‘叹’,对困难感到束手无策,便说“望‘难’兴叹”。

现在把这成语这样解释和套用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同时也应该知道:这种解释是语义发展的结果,而并不是它的本义。这成语来自《庄子·秋水篇》,内容是说河伯(黄河之神)因为黄河水涨,河面宽阔得很,不免自高自大起来了。但当它顺流东行,到了大海,看见大海茫无际涯,感到自己还不是最伟大的,它才回过身来,“望洋向若(向着海神)而叹”,说了一番自己不应自高自大的话。“望群”,司马彪本、崔襈本作“盳洋”,注云:“犹望羊,仰视貌。”古书上或作“望羊”,或作“望佯”,或作“望阳”,写法很多,是形容“远视”或“仰视”之词。古代远视眼也称“望羊”,如《论衡·骨相》说:“武王(周武王)望阳”(《白虎通·圣人》作“望羊”)《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眼如望羊”。可知“望洋”并不是远望海洋之意。而且称“海”为“洋”,宋代才有。末赵令畴的《侯鲭录》说:“今谓海之中心为洋,亦水众多处。”在先秦是不把大海称为洋的。“洋”的本义,只是河流的名称。重迭为“洋洋”,形容水流、水大之貌。“海洋”的“洋”,即由此引申而来。“望洋兴叹”的“望洋”,只是一个不能分割的联绵词、和“海洋”的“洋”是没有关系的。不能因为河伯已到了海上,就把它的原义解释为“望着海洋”。

网络热词神马都是浮云
网络热词出现在儿子的作文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