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学普遍应用的电磁感应现象,首次发现于1831年的今天。
迈克尔·法拉弟(1791-1867)出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他从小热爱科学,但家境贫困。他就利用做装订工人的机会,抓紧时间读书。后来,他在科学家戴维的帮助和指导下,与1813年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在电学的研究上,法拉弟为证实磁铁和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从1822年起刻苦钻研,反复实验,终于在1831年10月17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当他将磁铁插入铜线绕成的线圈时,电流计上的指针随之偏转,抽出磁铁时,指针又立即朝反向偏转。法拉弟认为,电磁感应是由子导体截割磁力线引起的。随后他又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总结出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当闭合导体的任意部分切割磁力线时,在该导体内部就产生感应电流,且电流强度与对力线或力管的割切速度成正比。
这一发现意味着可以靠机械力量来产生电流,反过来又可以用电流来操作机器,既有了发电机原理,又有了电动机原理。其后不久,第一台电磁发电机问世,电能的宝库被打开了,成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833-1834年间,法拉弟又发现和确立了两个电解的基本定律,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法拉弟第一、第二电解定律。在电学上这两项具有特殊地位的发现,使得法拉弟以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电学大师闻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