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或有学问或道术的人称为“先生”。
“先生”始见于《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先生,首先出生。指头生子,引申为长辈、兄长。《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马融曰“:先生,谓父兄。”根据礼的要求,人们应该“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般同等条件下先生之人便要受后生之人的尊敬,因而,称呼父兄、长辈以外的人为“先生”,便是一种敬称。例如《孟子 告子下》“:先 生将何之?”赵歧注曰“: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曲礼生”《礼记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曰“:先生,老人教学者。”《通俗编》“:今先生之称泛矣,而教学者独专之,实合于经训也。”现代汉语中“先生”的使用基本沿袭了古代敬称的用法。
先生,在古代产生过一种流俗词源,认为“先生”即“先醒”,指人皆醉而独醒之人。《韩诗外传》:“古之谓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冥于得失,不知乱之所由,眊眊乎其犹醉也。”《称谓录》引《贾子新书》“:怀王问于贾君曰:‘人谓知道者为先醒,何也?’贾君对:‘此博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