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我国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字。因为甲骨文记载的大部分是占卜的辜情,所以学者称它为“甲骨卜辞”或称“龟甲文字”。因为它出土于现代河南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殷都城旧址,所以又称“殷虚卜辞”(虚即墟字)或“殷虚书契”。
甲骨文埋藏于地下达三千年之久,直到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才被学者们发现。最初发现甲骨上面有文字的是山东福山人王髓荣。他是一位金石收藏家,初得千片。不久,他死后,甲骨为丹徒刘铁云所得。刘又托人奔走购买,所集很多。上虞罗振玉在刘处看到甲骨文字,惊为奇货。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刘铁云择龟甲中字迹完好者千余片拓印为书,名《铁云藏龟》,凡六册。这便是我国甲骨文字印行之始。
不久,朴学大师瑞安孙贻让得识,在1904年写成《契文选例》二卷,这便是我国学者用甲骨文考证古文字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