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二百五”来源于二板和幺五是对这个词所做的流俗词源解释。“二百五”本意是二百五十钱。用于指人,意思是“不足数、不成熟。”旧时使用的制钱,用线绳串起保存和携带,每一千文为一贯,俗称“一吊”,五百文为半贯,俗称半吊钱。制钱的使用,吊(贯)是基本单位之一,五百文不足一吊,因而民间以“半吊子”来称呼那些办事不成熟的人。《现代汉语词典》“:不通事理,说话半吊子: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②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③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半吊钱的一半是二百五十文钱,因而“二百五”便被用来指连“半吊子”都不如的人。在实际应用中“,半吊子”和“二百五”为同义词,可替换使用,已没有“不成熟”程度上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