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一词,作为对男性对方的敬词,在古书尤其是书札当中都经常碰到。但我所翻过的各种辞典的解释都不够理想。譬如《辞源》就只解释为“书翰(书信)中称人之敬词。”其实刘邦围攻宛城,陈恢去和刘邦谈判,称刘邦为“足下气当面就说了八次(见汉书·高帝纪》)。《辞海》和《国语辞典》都只说是“称人之敬词”,《联绵字典》也只说是“谦称也”,都和《辞源》一样,役有说明是对什么人的敬词。
至于谈到为什么称为“足下”,则问题更大。《辞源》《辞海》以至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都根据东方朔的《琐语》或刘敬叔的《异苑》,说由晋文公和介之推(或作“介子推”)的故事而来。大致是说介之推不愿因功受禄,逃到山中,抱着一棵树的树干烧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