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学在实用批评方面注重的方向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2:46 我要评论( )

在实用批评方面,非主流文学批评注重的是审美批评和艺术批评。尽管对多数非主流文学批评家来说,他们并不排斥对文学的社会批评与思想批评,但他们把对文学的社会批评和思想批评往往理解为比较宽泛的人生批评与人性批评,而不是具体的或者固定为某一“政策或主义”的社会批评和思想批评.也就是说,除了大范围的自由主义信念外,他们较少用一种固定的思想框架去衡量与裁定批评对象的正误、优劣。他们奉行的批评理念是,批评“只是偶然的趣味的集合,决没有什么能够压服人的权威,批评只是自己要说话,不是要裁判别人。”

因此,他们把文学批评定位于人性之间的互相理解与融合。这种理解与融合的基础便是宽泛而抽象的“善”和“美”,而不是具体的社会观念与人生观念。在社会观与人生观方面,他们大多是多元论者。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他们认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审美和艺术的间题,而不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的问题,即主要探讨“怎样写”的问题而不是斤斤计较“写什么”的问题。李健吾曾把这样一种批评定义为从‘,感悟”出发的“艺术的批评”。他认为这种批评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一种用艺术的感悟去认识人性和参悟人生的精神活动。他说:“我不大相信批评是一种判断。一个批评家,与其说是法庭的审判者,不如说是一个科学的分析者。科学的,我说是公正的。分析者,我说是独具只眼,一直剔爬到作者和作品的灵魂深处。”

因而“一个批评者,第一先承认一切人性的存在,接受一切灵性活动的可能,所有人类最可贵的自由,然后才有完成一个批评家的使命的机会。这种对批评的解释,显然同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批评有着很大不同。在三十年代的文学批评中,影响较大的是以左翼作家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批评和以胡适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文化人生批评、梁实秋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尽管他们的思想立场和政治色彩不同,但在批评模式上却有着近似性。无论是社会历史批评还是文化人生批评、新人文主义批评,都不把批评看作是一种“感悟”,而看作是一种判断。

网络热词冏搬进学生作业封面
网络热词思密达也是一首歌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