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常常被用来作为窃贼的代称,也算是对他们的“美称”吧!不过,谁要被称为“梁上君子”,那他一定会跟你急的。那么“梁上君子”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哩。
我国东汉时期的陈宴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心地宽厚、处事公正的人,对子女的教育也很得法。
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悄悄馏进了陈宴家里,躲在屋梁上,伺机盗窃财物。可巧被陈宴发现了,但他闷不做声,而且起身穿好衣服,然后把儿子们都叫到自己跟前,对他们说:“做人要自重自爱,追求上进,而不能放松追求,误入邪途。其实坏人开始并不坏,只是因为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坏事干得多了,就成了习惯。这样,本来是一位君子的,却慢慢变成了小人。现在我们家屋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那小偷听了这番话,连忙跳下屋梁来,跪在地上求饶,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陈宴让他站起来,对他说道:“我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坏人,大概是因为太贫穷,不得不走上这条路的吧!你从此应该学好,别再继续干这种害人害己的勾当了。”说完,他让家人给小偷一些银两,要他当作本钱去做小生意。小偷感激涕零,连连磕头道谢。
后来,人们就把窃贼称为“梁上君子”了。当然,这种窃贼的道德品质还不是坏到极点的那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