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数达300万种的昆虫中,最多只有300种是对人类有害的,如蚊、蝇、马蜂、蟑螂等等。但这些有害昆虫的肆虐,却给农业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能不能找到一种只杀死昆虫而不伤害其它生物的杀虫剂呢?瑞士化学家米勒1935年开始了这样一种探索。他研究了许多有机物,对于那些似乎有希望的化合物,他先研究其化学结构,然后再试验结构略有不同的其它化合物,看看效果是不是更好。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到1939年9月时,米勒制成了一种叫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名字太长,通常只取英文字头,把它称为DDT(滴滴涕)。
滴滴涕早在1874年就被德国化学家奥里默蔡德勒首先合成出来,但是那时一点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现在,米勒发现它正是他一直寻找的那种东西。当米勒用它在苍蝇身上进行实验时,其杀虫效力使他大吃一惊。更使他惊喜的是,当他把乳剂DDT喷洒在门窗上时,发现这种乳剂干燥后,仍能在长达几天的时间里保持杀虫效力。这种杀虫剂易于制造,价格低廉,也没有什么难闻的气味。更重要的是,它对绝大多数生物几乎是无害的,但对昆虫则意味着死亡。米勒工作的盖吉公司在法国申请了滴滴涕的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