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井。指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能举行冠礼,这时宾容满堂,由家长请人替他梳髻,用替曹发,戴上了帽子。女子则到了十五岁,便举行井笄礼,也由家长访人替她结发为髻,用簪簪发,只是没戴帽子。男女举行了这样隆重的典礼,才算成年,才能结婚。“上头”一词,在古汉语中,所指的原来就是“冠”“笋”之礼,大概是中古时代民间的口语。在六朝的时候,这词已经很通行了。如晋乐府《欢好曲》云:“窈窕上头欢,那得及破瓜?”(这“上头”指女子的笄礼)梁庚肩吾诗云:“故年齐总角(童年时头发的装束),今春半上头。”《南史·华宝传》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华宝八岁时,他的父亲华豪去戍守长安,临别时对华宝说:“等我回来了才给你上头。”不幸华豪死在外面了,弄到华宝到了七十岁还没有举行冠婚之礼。从这里可以看见“上头”这种礼俗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可以看见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害人之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