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熨斗在民间的普及,其在诗画中的反映也成为常事。唐代著名画家张耸所画的反映妇女劳作的《捣练图》中有一个“熨练”的画面,画一妇人手持熨斗,在白练(绢)上熨烫。熨斗为一个扁圆形、平底的铁斗,斗的上沿向外卷曲,斗内装满火炭,有一长柄,用手执柄熨衣。唐代诗圣杜甫在《白丝行》中这样写了熨衣:“羡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写下“熨斗熏炉分夏衣,翁身独比去年衰”的诗句。明代瞿佑的《熨衣斗》,对熨斗更作了精彩细致的描绘:“有柄何曾艳酒浆,随时用舍属闺房。干旋天上阳和阴,平贴人间锦绣香。翠袖卷纱移玉腕,金餐分火近牙床。衣成远寄征夫去,印颗何时肘后黄。”由于当时的熨斗内需装木炭生火,故又称熨斗为“火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