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词在《易经》中的意思是说,周武王推翻商封王的暴虐统治是顺从天意民心的。“革”是变革的意思,“命”是指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所以称朝代更替为“革命”。
秦朝以后,天子改称皇帝,尽管朝代不断更迭,而“革命”一词并不流行。就是在太平天国至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这样风起云涌的年代,革命志士也只是把自己的正义之举称之为“光复”、“复兴”、“举义”、“起义”等等。
1895年10月,孙中山等人筹划的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与陈少白、郑弼臣三人经香港东渡日本,11月,在日本神户上岸后,买了一份日文报纸。报上赫然刊登着一则新闻:“支那革命党领袖孙逸仙(即孙中山)抵日。”孙中山思索片刻,对身边的同仁说:“‘革命’二字出自《易经》中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从此,“革命”一词的使用,便流行开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