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名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据《庄子·外物篇》记载:“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把小说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那时“小说”一词的含义与现在的所谓小说并不相同,它特指争辩中用的词语,是与“大达”相对称的。大达,指学说或博大精深的道理;小说,指微细琐屑的言语,与大达不能相提并论,属于贬义词。
到了汉代的班固,在他修的《汉书。艺文志》里,把小说列为独立的一家,井说:“小说家者流,街头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同时,他列出许多自认为是小说的作品,这才与现在所说的小说的意义相近了。汉代的小说作品,只是对事情三言两语的记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作品有了初步的人物性格刻画和情节,结构趋于完整。从此,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独立于文学之林了。
到了唐代,小说叫做“传奇”,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小说与六朝的“笔记小说”相比,篇幅加长,故事完整,情节委婉曲折,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鲜明。从这时起,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的小说,艺术上基本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