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医院的萌芽。之后,便陆续有了“疾馆”、“病坊”等医疗机构。
据汉书记载,公元2年左右,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刘衔遂下令在地方建造房屋,里面放置药品,并配置医生,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公立的临时医院。在100多年后的公元162年,汉中郎将皇甫规在军中置办医药,把生病的士卒集中到一起给予治疗,这个机构称为“庵庐”,实际上就是野战医院。
到了隋唐五代,具有一定收容能力、并有相应管理制度的医院已初步形成。如在唐代武宗年间,相李德裕就积极倡导成立医院,并建议将庙宇改成病坊。各州县还举乡里有声望的人来做“病坊”的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