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药,也称作麻醉剂。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医学中已经有了麻醉药的使用记载了。《列子·汤问》中描述了扁鹊使用麻药将病人全身麻醉,然后又用“神药”将病人催醒的故事。
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用的麻醉剂,它曾成功地做过腹腔肿瘤切除术,肠、骨部分切除缝合术等,对外科手术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华佗凭着他妙手回春的医术,为穷苦老百姓舍药治病,可惜最后却被曹操无辜杀害,凝聚着华佗心血的“麻沸散”也因此失传了。
从此以后,在外科手术中,一直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剂,最多只能通过压迫神经来使部分肢体麻木,然而这并不十分管用,病人仍然面临极大的痛苦。到了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氧化亚氮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1846年,英国医生辛普逊和他的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发现更有效的麻醉药,向世界各地的化学家、医学家发信征求各种混合气体药物,并亲身试验,终于于1842年发现了氯仿,麻醉效果十分令人满意。直到现在,乙醚和氯仿仍是全身麻醉最常用的麻醉剂。
网友点评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