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正规西服时,再系一条漂亮的领带,既美观大方,又给人以典雅庄重之感。然而,象征着文明的领带,却是从不文明中演变而来的。
相传领带是英国妇女发明的。英国原来是个长期落后的国家,在中世纪的时候,英国人吃东西只懂得吃猪肉、羊肉,其他东西不大会吃。他们吃的时候既不像中国人用筷子,又不像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人用刀叉,而是用手抓,大块大块的肉就往嘴里送。
那时候,他们也没有刮胡子的工具,所以成年男子都是胡子拉碴。长着满嘴的胡子啃骨头,一啃就把胡子弄脏了,他们就用袖子去擦。这种油腻腻的衣服让妇女们非常头痛,但还得经常为男人们洗衣。为了对付男人们这种不爱干净的行为,妇女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男人的衣领下面挂上一块布,叫他们用这块布擦嘴。可是男人们旧习难改,改不了用袖子擦嘴的习惯。怎么办?妇女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男人的袖口前边钉上几个小石块。这下管用了,男人们再用袖口擦嘴,不是把胡子拉掉,就是把嘴皮划破,这才逼着男人们用布去擦嘴。久而久之,衣领下挂一块布,袖口前边钉石块,就成了英国男式上衣的传统式样。
后来,英国成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考究起来,但在给男人们做衣服时,妇女们舍不得将己成为传统的两件“宝物”丢掉。于是她们就将领下的布改成系在脖子上的领带,而袖口上的石块改成了纽扣,并从袖口前边移到了后边。这样一改,领带就变成了受人欢迎的装饰品,并逐渐成为世界流行的服装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