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地震并不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君王和百姓都认为它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朝廷政治结构的重大变化。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就不这样认为,他相信地震是可以感知和测定的。公元132年,他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感测地震的议器——候风地动仪。
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形像一个大酒壶,圆径8尺,合盖隆起,周身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外部附有8条龙,龙头向下,尾朝上,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相应蹲着八个铜蟾蛤,昂头张口。地动仪里有一根长且细的锡柱,称为“都柱”。都柱在仪体内居于顶天立地的位置。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蛛嘴里,发出声响,人们就知道那个方向发生地震。
公元138年(顺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吐出铜球,可是洛阳附近并无地震的感觉,大家纷纷猜疑。不几日,快马来报,一千多里外的陇西发生了重大地震,连山都崩塌了,朝野震动。但由于当时的迷信势力很强大,地动仪最终还是没有流传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动仪,是根据历史记载仿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