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学批评家对文学的理解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3 02:08 我要评论( )

除了文学活动的个体性之外,三十年代非主流文学批评家最大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同主流批评家有很大的不同。非主流批评家看文学的基本眼光应该说大多是一种文学本体论的眼光。

从文学本体论出发,他们强调文学的独立地位,力图超越文学同一般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对文学作更多的形而上的本体思考和比较纯粹的艺术研究。他们虽不完全否定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但自身却往往采取同社会功利性保持距离的批评立场。他们更看重文学作品的艺术素质,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如郁达夫继承五四时期早期创造社的文艺观,把文学的本质看作是“艺术”。认为“艺术的冲动”是人的一种天然的本性。艺术的特点是在于表现。艺术的价值在于表现的水平。“艺术既是人生内部深藏着的艺术冲动,即创作一欲两产物亨那么,当然把这内部的要求表现得最完全最真切的时候价值为最高。”朱光潜把他对文学研究和批评的基础定位于“美学”,认为文学的本质即是审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来自于一种“形象的直觉”,而“形象的直觉”构成了人的美感经验。从对文学的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出发,他把文学定义为“表现的”、“抒情的”、“创造的”、“想象的”,强调文学的艺术性质和审美特征川.李健吾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艺术”。文学所要表现的是人生经验和审美趣味的结合。作家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艺术家”,他必须“有美的感觉,可以从乱石堆里发见可能的美丽”。如果作家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成为不了“艺术家”的作家。从对文学的这种理解出发,他把文学批评也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认为批评的作用便在于对作品中所隐含的艺术经验及其人性内涵的发现。叶公超认为“文学的世界”是一个同现实世界保持着对等关系的“艺术世界”。

这个世界具有自己的独立性、自足性、超越性。“艺术世界”的本质不在于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复制,而在于它是由人的情感过滤和提炼后的现实世界的再创造,体现了人对“美”的信仰和追求。梁宗岱专门致力于对“纯诗”理论的探讨与建构,认为无论是中国诗歌、外国诗歌还是古典诗歌、现代诗歌都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标准就是诗的艺术品格。“纯诗”理论尽管是梁宗岱对瓦雷里诗歌主张的借用,但反映的却是他自己基本的对文学的认识和态度。“梁宗岱试图通过提倡‘纯诗’,以明确强调诗的艺术本质和诗的文体特征,强调诗只有依仗本身适切擅长的‘原素’与体式,才能有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他们的一种文学本体论的观念和立场。

网络热词别烫了健康语言
网络热词蛋疼创意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