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洋工”一词,一般指干活磨磨蹭蹭,或消极怠工。其实,最初人们说“磨洋工”并不包括这种意思。它本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道工序。
原来,我国旧式房屋建筑,讲求“磨砖对缝”。磨工,就是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美观。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其建筑质里要求很高,外观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即磨工技术。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监督建造,中国人称为“洋工”。协和医院主楼14座,属高层建筑,“磨工”工作浩繁而缓慢。当时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改称为“磨洋工”,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今天的这种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