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的来历和现今的发展

字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17-06-02 12:07 我要评论( )

“新华社”的全称是“新华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11月7日创办于江西瑞金,它对外播发新闻的呼号是CSR(即“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英文缩写)。

1936年12月下旬,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社址迁到了延安的清凉台。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适应形势,于1936年初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组织机构(以前它和《新中华报》是一个编辑部,在组织机构上也是社、报合一的),并迅速扩大自己的组织,在许多地方建立起分社,扩大自已的通讯网。1940年,党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广播委员会,并用周恩来同志从国外带回来的一部广播发机,建起了广播电台,开始了口语广播,呼号是XNCR(即“新华广播电台”的英文缩写),从此,延安的声音直接响在人民的耳旁,震撼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心上。1944年9月,新华社建立了英文广播部,对外进行英文广播。1948年5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总社又随着党中央迁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1949年月又迁到了北平,6月,新华广播电台成为独立的机构,从新华社分了出去,它后来改名为我们今天常听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而新华社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重要通讯社。

网络热词伤不起
网络热词源于现实生活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